水的硬度主要由鈣(Ca²?)和鎂(Mg²?)離子濃度決定,直接影響鍋爐運行安全、工業設備壽命及生活用水品質。滴定法硬度儀作為經典的水質分析設備,憑借其高準確度與良好可追溯性,至今仍在實驗室和現場檢測中廣泛應用。
一、工作原理
滴定法硬度儀基于絡合滴定原理,通常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(EDTA)作為標準滴定劑。在pH=10的氨-氯化銨緩沖溶液中,EDTA能與Ca²?、Mg²?形成穩定的1:1絡合物。滴定過程中,先加入金屬指示劑(如鉻黑T),其與金屬離子結合呈酒紅色;隨著EDTA不斷加入,游離的EDTA優先與金屬離子結合,當所有Ca²?、Mg²?被絡合后,指示劑恢復藍色,即為滴定終點。儀器通過顏色傳感器或電位電極自動識別終點,并根據消耗的EDTA體積計算總硬度(以CaCO?計,單位mg/L)。
現代自動
滴定法硬度儀多采用電位滴定或光度滴定技術,避免人眼判斷誤差,提升重復性。
二、核心優勢
高準確性與標準兼容性
滴定法是國標(GB/T 5750.4)、ISO及EPA推薦方法,結果可直接用于合規報告,具有法律效力。
抗干擾能力強
相比比色法易受濁度、色度影響,滴定法通過化學反應定量,對復雜水樣(如含鐵、錳)更具魯棒性,必要時還可加入掩蔽劑(如三乙醇胺)消除干擾。

成本可控,維護簡單
無需昂貴試劑或光源系統,僅需常規滴定液與緩沖液,耗材成本低,適合長期高頻使用。
適用范圍廣
可測硬度范圍寬(1–500 mg/L甚至更高),通過稀釋或調整滴定劑濃度即可適配不同水體,包括自來水、地下水、工業循環水等。
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
新一代設備集成自動進樣、終點識別、數據存儲與打印功能,兼顧手動靈活性與自動高效性。
盡管在線傳感器技術快速發展,滴定法硬度儀因其“金標準”地位,在仲裁檢測、校準驗證及高精度要求場景中仍不可替代。合理選用并規范操作,可充分發揮其在水質管理中的核心價值。